全站搜索
專家門診
|
小兒便秘,中醫(yī)兒科有妙招兒科 周銘珺 五指山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寶寶又便秘了!!! 便秘作為兒童常見的臨床病癥 困擾著很多家長 那么,兒童便秘究竟應該如何治療呢?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排出困難,或排便間隔時間延長,2~3天或更長時間排便一次。排便沒有規(guī)律,或大便干燥,常有排便困難感或排便不盡感,或欲大便而臨廁努掙乏力,艱澀不暢的一種病證。 便秘對孩子身體影響是比較大的,不僅會影響患兒的食欲,還會影響到發(fā)育。中醫(yī)認為“六腑以通為順”,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孩子胃腸功能失調、減弱,食物代謝的殘渣、糟粕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較長時間的停留在腸道,就形成了宿便,如不能及時排出,可引發(fā)各種疾病。 便秘的孩子容易上火,長口瘡、長眼屎、口臭,容易肺熱咳嗽、黃痰、黃鼻涕、易發(fā)熱感冒、扁桃體發(fā)炎甚至化膿,高熱不退。還會引起孩子躁動易怒、睡眠不安、磨牙、精神渙散不宜集中,膚色暗黃無光澤、皮膚粗糙、易起濕疹、眼圈發(fā)黑等。 便秘的形成與多種原因有關,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飲食搭配不合理、挑食、偏食,以至于損傷到孩子的脾胃功能,使腸蠕動減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使用藥品不當,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等;精神因素可通過中樞神經產生中樞神經遞質作用于神經系統(tǒng),使腸神經異常或影響消化道激素調節(jié)從而導致排便障礙。如少兒課業(yè)負擔過重,學習壓力大,特別是不良的家庭因素(家庭、家庭暴力等)而導致生活習慣或環(huán)境改變等。 Trip.1 生活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1、先從飲食結構調整 因小兒脾氣尚弱,存在著運化功能不健的現(xiàn)象。若飲食調攝不當,易造成脾胃虛弱、運化無權,脾升胃降失常,濁陰不降,影響大腸氣機,致傳導功能低下,糟粕內留而便秘。 平時讓孩子清淡、易消化、富營養(yǎng)的飲食及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類中的蘋果、西梅、南瓜、紅薯、豌豆、胡蘿卜、西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少吃煎炸、油膩的、甜食、生冷及各種飲料等。 2、孩子保證飲水充足 1歲以后的孩子就要注意逐漸增加水的攝入,最好讓孩子養(yǎng)成喝白開水的習慣。增加體內水分,才能更加方便的解決孩子發(fā)熱便秘問題。 3、保證孩子的活動量 讓孩子適當的增加運動,可以使消化活躍起來,如果是小寶寶還不會走路,可以幫助孩子做做被動操或多一些爬行活動,不要總讓孩子長時間躺著。 4、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改變生活習慣也很重要,根據十二時辰子午流注的規(guī)律:卯時(5點至7點),大腸經最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tài),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與營養(yǎng)、排出渣滓的過程。所以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早睡早起、晨起排便的好習慣,堅持一段時間之后,便秘會有所改善或痊愈。 Trip.2 中醫(yī)簡單易學的推拿手法 根據小兒“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臟嬌嫰“的生理特點,治療小兒便秘應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臨床宜攻補兼施,以健脾行氣通便為治則,可采用簡單易學的推拿手法: 1.順時針揉腹:右手按在腹部,手掌心置于肚臍眼處,左手疊于右手上,先順時針揉腹,再反方向揉。還可以用單手,輕按腹部,以肚臍眼為起點從小到大地往外劃圈。時間5分鐘以上,力度適中,由輕到重,以略微覺得腹部發(fā)熱為宜。 在我國唐朝名中醫(yī)孫思邈就有“腹宜常摩,可祛萬病″之說。常揉肚子,不但能提升胃腸蠕動、健脾養(yǎng)胃,還能疏通經絡調和血氣。揉肚子主要是推拿身體肚臍眼周邊和腹部的五個穴道,加速腹部血液循環(huán),推動腸胃平滑肌的收攏,使腹腔腸蠕動提升。注意吃飯半小時后進行揉腹。 2.捏脊:孩子取俯臥位,兩手的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的指腹相應的用勁,捏住脊柱兩旁的肌肉,拇指在后,另3指在前,三指向后捻動,拇指向前推動,捏脊可以從尾骶骨開始,緩慢地向上推移到頸后枕部一遍,每天一次,一次三到五遍。 捏脊可治療兒童消化不良。兒童進行捏脊以后胃口大大增加,從而能夠提高兒童的食欲;能夠提高兒童的臟腑功能,對兒童免疫力低下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夠調整兒童的大腦功能,有助于睡眠的改善;通便清熱瀉火之功效。 五指山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兒科簡介我院兒科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兒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目前除了常規(guī)開展的中、西藥治療外,還有特色治療如小兒推拿、穴位貼敷、耳穴壓豆、放血療法等中醫(yī)適宜技術。 治療疾病范疇:呼吸系統(tǒng):發(fā)熱、感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竇炎、鼻出血等;消化系統(tǒng):消化不良、嘔吐、腹瀉、便秘、厭食、打嗝、腹脹、腹痛、流口水、鵝口瘡等;保健類:益智、助長、多動綜合征、睡眠不好、生長發(fā)育遲緩、增強免疫功能等;其他類:遺尿、尿頻、夜啼、驚嚇、濕疹等。
文章分類:
學術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