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專家門診
|
漲知識了--體檢“陽性”未必都是壞事作者:體檢中心 邵喜攀 我們日常做體檢或者身體不舒服抽血檢查,檢驗結果出來時,總會有些項目顯示“陽性”或者升高,有些人認為“陽性”就代表有問題,焦慮、慌張、害怕各種滋味涌上心頭。其實不同項目的陽性所代表的意義不同,并不全是證明身體出現(xiàn)了疾病,下面就幫你解讀體檢報告中的“陽性”指標。 好“陽性”:有保護作用的抗體 這種情況主要見于一些對人體有保護性作用的抗體的出現(xiàn),比如乙肝表面抗體。注射乙肝疫苗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體以后,若人體有足夠的免疫力,就會把病毒殺死,并記錄乙肝病毒特征,產生乙肝表面抗體,此時的檢測結果就為乙肝表面抗體陽性。產生了乙肝表面抗體以后,如果還有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體,之前產生的乙肝表面抗體就會中和病毒,使病毒不能感染人體。這些保護性抗體的出現(xiàn)說明人體對這種病毒有免疫力了,身體是健康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保護性抗體的滴度會慢慢降低甚至消失,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補打疫苗,讓抗體陽性再現(xiàn)了。 壞“陽性”:多見于腫瘤標志物 有些檢驗項目陽性對醫(yī)生及病人的提示意義較大,起到提醒我們做進一步檢查的作用,比如EB病毒IgA抗體、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這些都是目前有證據(jù)表明跟腫瘤相關性比較大的檢驗項目,像EB病毒IgA抗體跟鼻咽癌的相關性比較大,甲胎蛋白水平明顯升高是罹患肝細胞癌的一個重要信號,癌胚抗原的升高是診斷結直腸癌的重要參考數(shù)據(jù),這些項目一旦出現(xiàn)陽性,就提示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了。 需定期復查的“陽性”: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抗體、抗核抗體等 有的檢查項目在正常人體內也有一定的陽性率,比如像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抗體、抗核抗體等。抗核抗體是我們人體針對自身細胞所產生的一種抗體,像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癥、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體內都會表現(xiàn)有抗核抗體陽性,此時滴度會比較高。但是正常人也會出現(xiàn)有抗核抗體陽性,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陽性比例也會增加,老年人抗核抗體有2%-4%的陽性率,不過滴度都較低。所以如果我們沒有相應的臨床癥狀,但是這些項目結果顯示是陽性,而且滴度較低,也不必慌張,只需定期復查就可以了。 提示病因找到的“陽性”:病原體 身體有不舒服懷疑是某種病原體感染時,如果有病原體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那就說明此次感染的病因找到了,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如廣州春冬兩季天氣變化大,小孩子免疫力低,最容易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種類很多,可能是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等,這種情況下就要找到病因。當小孩子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時,若抽血檢查結果顯示為“肺炎支原體IgM抗體陽性”,或者是“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體陽性”,那么就提示了小孩子這次的感染極大可能是由肺炎支原體或者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病因找到了,對因治療很容易治愈。 總之,陽性結果因項目不同解釋也不同,結果“陽性”莫緊張,分清情況,坦然面對。 我院健康咨詢電話:(24h) 0898-86627120、86628120 健康體檢預約電話: 0898-86622369 ![]() 微信掃一掃
文章分類:
學術交流
|